范周说文 | 欢腾的传播背后,更需冷静的底线思考
目前,我国网民有6亿多人,手机网民4亿人,已然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舆论场,同时也带来最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网上庞杂海量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多变的思潮纷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关联的平台、各种思潮交融交锋的重要渠道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
近期,我们在网络上听说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很多故事的不同版本在微博上一片“热闹”,各种公知、水军、段子手在网络上掀起阵阵波澜,玩得不亦乐乎。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有人说南水北调中线一开通马上就会失败。此话一出,立刻引来某院士批驳说不可能,理由云云。昨天,又有人爆料说赵本山因为涉黑涉毒被捕,今天又有人站出来说子虚乌有,全部都是造谣。
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也着实吸引了不少网民的眼球。但是,这些海量的信息孰真孰假,我们几乎无从判别。而这其中又有哪些可以进行传播并自由评论,我们也并没有一个明确可执行的标准。由此,我想到了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底线思维问题。
无处不在的网络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触到如此海量和丰富的内容。因为网络,世界越来越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在自由状态下被浏览和传播。尽管我们依然面对各种限制,但网络其实仍然是自由无国界的。
网络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管理办法。正因为它的无国界性质,才更要求其一定要在安全可靠的管理体系下运营。只有这样,网络才能成为社会的有效组成部分,否则强大的网络舆论就会成为绞肉机和屠宰场,甚至给社会带来混乱和动荡。
作为信息时代的网络公民,我们要学会甄别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言论和故事,避免被虚假的信息干扰视听,浪费精力。最讨巧的办法就是浏览主流媒体权威网站的报道。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往往趋向于通过第二渠道、第三渠道得到更大量更新鲜的消息。显然,既然要得到更多,那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
前些天,网络上盛传在某高官家里搜到一大批精美且稀有的玉石做成的玉石墙,还有对某某企业高管的贪腐行为予以曝光,于是就有谣传这个高管将就此下台等等。这些都是舆论营造环境的表现。这样的传言有的被应验了,于是人们更加相信无风不起浪,相信网络上的消息多半都是真的。可是,人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更多的消息在时过境迁之后,最终没有被证实。
我们身处网络社会,离开网络绝不现实,如何高效运用网络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对网络信息进行二度创作和分析也是应该的。由此,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进而实现有效的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辨别谣言和事实,是每一个网络公民都需要做到的,也是每个网络公民应当遵守的底线。所谓底线,就是不可以触碰的。复杂的网络传播格局中,很多信息在没有搞清楚事实之前,还是以不传播为好,每一个网络公民都应该在传播中保持对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责任感。这并不是在约束大家的传播权利,而是强调权利都应当是在法律视野下的权利,而非不受限制无限扩大的权利。
尽管热闹的网络会刺激到观众的神经,但是兴奋之前,请意识到网络传播中的底线在哪里,否则平静的生活会因为某些无意识的行为而无端生起波澜,我们会因此而失去更多。